馬鋼全面推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
近日,由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出版社共同研究的“2021鋼鐵企業專利創新指數”在北京正式發布。馬鋼以專利創新指數75.65分在全行業排名第六。截至2021年,馬鋼累計申請專利3707件,其中發明專利2221件,累計授權專利2319件,其中發明專利889件。累計獲得中國專利獎、安徽省專利獎11項。
近年來,馬鋼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在政策激勵和布局、運用、保護、實施專利上狠下功夫,形成一批核心技術成果。尤其是國資委下發《關于推進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后,公司制定了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加強高質量專利培育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知識產權工作水平,進一步增強公司自主創新能力,為市場開拓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緊扣生產經營,加快海外布局。對公司“板、輪、線、型”四大類產品進行專利導航,根據各類產品在世界各國的知識產權特點和發展趨勢,制定公司知識產權戰略,明確知識產權工作目標、方向和重點任務。在軌道交通、高性能建筑鋼材、汽車板、電工鋼和環保型焦爐技術等技術領域展開專利布局,構建若干專利池。針對重型熱軋H型鋼材料和工藝研究、輪軸成分—工藝—軋態組織-熱處理控制模型研究等重點項目進行專利檢索分析,為項目組提供分析報告和專利文獻,確保項目的高起點,高產出并進行形成批量的高價值專利。同時,綜合公司發展需求、國際維權能力、競爭對手布局等因素,制定海外知識產權策略,繪制專利導航圖。圍繞打造優特鋼長材精品基地這個目標,優先在輪軸和H型鋼領域申請海外專利,加強海外布局,提升國際競爭力。
加大實施力度,強化風險防范。規劃與科技部建立內部技術市場和知識產權有償使用機制,提高知識產權實施率;制定公司對外知識產權許可、轉讓相關程序和技術推廣目錄,盤活現有資源,加強與其他企業之間的知識產權合作,提升運用效益。積極推進馬鋼優勢技術形成的專利項目的實施,為公司競爭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其中,超厚超寬高強度抗震熱軋H型鋼、優良厚度方向性能熱軋H型鋼、超大外尺寸高強度熱軋H型鋼等三個國內首發產品開發,打破國外壟斷,累計供貨3.47萬噸;新開發大規格耐低溫鋼、高強鋼、鐵路車輛用耐候鋼、礦井支護用鋼等10余個優勢品種,每年供應的國內領先產品和獨占產品超20萬噸,鞏固了馬鋼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優勢。與此同時,積極推進重點產品、重點市場專利分析和預警工作。對于出口或間接出口的新產品,組成團隊進行專利分析,形成專利侵權風險分析報告。
推進隊伍建設,提高撰寫質量。為了進一步提升隊伍能力,規劃與科技部邀請了公司合作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資深專利代理師實地參觀了煉焦總廠、煉鐵總廠等多條生產線并與技術人員交流,提升技術人員撰寫材料和理解答復審查意見的能力,也使專利代理師對馬鋼生產工藝和操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借助省知識和產權局、各類知識產權研究會及寶鋼股份知識產權專家和培訓資源,按照分層分類知識產權培訓模式,持續開展系列培訓。增加智慧芽專利數據庫使用賬號,組織專利信息檢索分析培訓,重要科研與新產品課題立項前必須進行專利分析檢索,充分發揮專利分析人員對科研開發的支持作用。(馬鋼日報供稿 張泓 謝世紅)